张明敏:海英花开别样红
??????????????? ——连云港市师德先进个人推荐事迹材料
苏北,黄海边的滩涂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草,它生长在海水与淡水相互交融的泥地里、堤岸旁,看似极为平常,可她伴随关大海的潮汐,春来一片绿,秋来一片红,坚毅而又旺盛地生长在贫瘠的咸土地上,映衬在潮起潮落的大海边,傲迎酷暑严寒,生生不息,它就是海英草。
一位朴素的乡村女教师,如同海岸边一棵极不起眼的海英草,根植于三尺讲台,在海边一所渔村小学含辛茹苦地默默任教20年。她,就是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首批名辅导员工作室领衔人、港城名师——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中心小学老师张明敏。
“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二十年,她用行动收获了历届家长们的信任:“最负责任最有心的好老师”,她用行动收获了孩子们的喜爱。
一、情系乡村
2000年常州师范毕业的她,没有听从班主任老师的劝说,留在经济发达的苏南,而是怀揣着梦想,回到了家乡,来到了赣榆区最北边的一所山区村小——西棘荡小学任教,做了一名光荣的村小教师。那时候的她就立下目标:要争做一名优秀的“草根”教师!
虽然地处农村小学,可她敢想、敢做,挖掘身边一切可用资源,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件件都能在省市出名。每年暑假,她都会带领着学生们穿行在城乡之间。她用鲜活的实践体验向学生培养灌输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小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这个大梦想而努力,真正将坚持教育方针政策落到了实处。
那里,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仅一条绣针河之隔,属于沂蒙山区延伸至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带,民风纯朴,土地资源贫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村子里留守儿童较多。
时年18岁的张明敏,看到小村里那些孩子身边只有爷爷、奶奶,而没有父母陪伴,不知不觉间便充当起“母亲”的角色,她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留给了那些“留守”的儿童。
每天傍晚,或节假日,她都会出现在小村的大街小巷,走东家、串西家,手持学生家长的名单,一家一户去家访,指导孩子们完成作业,给孩子们买吃的,买学习用品。
后来,她在村子里慢慢的熟悉了,便主动联系到附近的几家企业老板,动员他们帮扶村子里的孤残儿童,并牵线搭桥,让村子里的有钱人与家庭困难的学生结对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母爱”,拥有家庭的温暖。
李文峰、王亚荣、庄鸽、王紫芹、王露这些孩子,都曾是张明敏老师的学生,都曾是张明敏老师帮扶的对象。他们的父母及爷爷奶奶,至今提起张明敏老师,都夸她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张明敏在棘荡小学任教两年多。那里是她任教事业的起点,是她放飞青春的地方。在那里,她赢得了西棘荡村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她带领她的学生们,先后摘得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首批名辅导员工作室领衔人、港城名师、市“333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市“青春榜样”提名奖、区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众多头衔。
二、胜似亲人
张明敏从事小学教育19年,做了16年班主任。她每带一个新班级,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班级学生中,哪些是单亲、孤儿,哪些是需要她特殊照顾的学生。
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张明敏,非常懂得孩子们的敏感区。尤其孤儿、单亲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们,他们更需要特殊地关心与呵护。
2016年,张明敏在柘汪小学任教,班上有个叫秦某瑞的男孩,跟随离异的父亲生活。有一天,那孩子感冒发烧,趴在桌上一言不发。张明敏来上语文课时,发现那个孩子不对劲儿,便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倒水,询问情况。可那孩子十分倔犟,任凭老师怎么问她,他啥也不说。
末了,张明敏想到他来自单亲家庭,或许他在病痛时,想念母亲了,于是,她便伏下身来,问他:“你是不是想妈妈了?”不料,这句话,问到那孩子的心窝里了,顿时,他“哇——”地一声哭出声来。
接下来,张明敏二话没说,查到那孩子母亲的电话,一连拨打了6遍,对方都无人接应。而此时,那孩子眼巴巴的眼神,很快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张明敏见状,一面安慰他,说他妈妈现在肯定有事,不方便接电话。一面又背着那孩子,接二连三地拨打对方的手机。终于电话接通了,张老师跟那位母亲沟通了一个多小时,总算说服了现已重组新家的那位母亲,她与秦某瑞通了电话。从而,让秦某瑞感觉他也是有母爱的孩子了,在随后的学习中,那孩子学习热情高涨,语文成绩一跃,提高了60多分。
2012年9月,张明敏在马站小学任教时,接任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发现教室最后一排坐着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从那个小女孩怯弱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班里同学不愿意与她坐在一起。
课后,张明敏走到那女孩身边,俯下身子,细心地询问她家里情况。
原来,那个叫张某畅的女孩,父亲在她8岁时因车祸去世,母亲脑瘫,生活不能自理。课后,张明敏首选了张同学家去家访,看到张家满院荒草,破旧的茅屋和相貌举止十分“可怕”的母亲,张明敏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从那以后,张明敏便把张某畅作为“特殊关注”对象,定期带她去理发、洗澡,为她家添置了洗衣机,给她买衣服、买鞋子,送去食品和日常用品。
这期间,张明敏忽然发现那个女孩,走道像她脑瘫的妈妈,脚尖点地,手舞足蹈。张明敏认为那孩子遗传了她妈妈的基因,将来也是个“小脑瘫”。
当晚,张明敏回家把这事与丈夫说了。同是教书育人的丈夫,思量了半天,出主意说:“这样吧,从明天起,你把那孩子领到俺家来,我们帮她校正一下看看。”
没想到,丈夫的这一招还真灵!原来,那个正在成长期的女孩,每天与她母亲生活在一起,一招一式,都学她脑瘫母亲的样子。由此,误导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从此,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张明敏都把那个孩子领到家中,教她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她逛商店,帮她买衣服、买学习用品。还教她煮粥、教她如何洗菜、炒菜。而那个女孩的母亲,虽然脑瘫,且不能洗衣服、做饭,可她懂得用手机,而且,她手机里只有两个人的号码,一个是她的娘家妈妈,还有一个号码,就是张明敏。
印象中,那是一个隆冬的午夜,张明敏的手机里,突然响起那女孩母亲的电话,睡梦醒来的张明敏,马上接通了对方的电话。可对方因为脑瘫,说话含糊不清,只听到嚎啕大哭的声音,半天才听明白,她的女儿发高烧,已经人事不知了。
张明敏二话没说,立即唤醒熟睡的丈夫,夫妻二人连夜赶到张某畅家,发现那女孩只有呼吸,没有意识了。张明敏的丈夫背起那个女孩就去镇上的卫生院,两瓶吊针挂上以后,那个孩女慢慢地睁开眼睛,看到张明敏夫妻俩正陪在她的身边,开口只说了两个字:“老——师——”
随之,那个女孩的眼泪下来了。
张明敏的泪水也随之滚落下来。
而今,那个女孩在张明敏帮扶、资助下,已经考上镇上的重点中学,张明敏帮她买了自行车,在村里上小学时,张明敏每天送她回家,而到镇上读中学时,张明敏虽说不再教她,但她仍然继续帮扶、资助她,每当下雨天,就把她接回自己的家住下,周五放晚学,怕她一个女孩子骑自行车走路不安全,便披星戴月地送她回家。张明敏不止一次地告诉她,在她那个家庭里,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学习是她唯一的出路。而那懂事的孩子,在自己的床头写下座右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年,这个孩子的中考考了665分,7月1日,张明敏带着她到了海头高中报了名。
20年来,张明敏所帮扶的学生,不止是张同学一个。王凯、王亚荣、庄鸽、秦青山、张瑞、李泽民、李岩峰、宋子涵、王紫芹等这一长串名字,都是张明敏资助过的学生。每年的寒暑假开学时,张明敏给他们付上书杂费,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她一家一家地给他们送粽子、送月饼、送猪肉、粉条子等。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外,她更注重对孤残儿童的精神引导和教育。
她还带着她的丈夫、儿子,到那些贫困家庭去送温暖,用他们夫妻的话说,他们之所以要让自己的儿子参与献爱心中来,一是想把他们夫妻所做的事情传承下去;再一个就是想从小培养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张明敏关注留守、贫困、单亲儿童和孤儿近二十年来如一日,她默默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一生要尽己之力,尽可能的多帮助那些贫苦孩子。她在马站、柘汪,在那片靠近大海最近的滩涂地上,用实际行动,让她的青春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三、海英花儿开
2017年12月22日,全国少工委在陕西西安举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暨2017年全国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张明敏作为江苏代表队一名参赛成员,一举夺得个人一等奖,同时为江苏团体代表队,在全国32支参赛队伍中,摘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消息传来,张明敏所在柘汪中心小学沸腾了,赣榆区、连云港市、乃至江苏教育界都为之振奋。
张明敏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少先队员,把少先队工作当做事业来做,在辅导员岗位上肯吃苦、爱动脑,擅长策划组织开展活动,擅长带动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她所带领的团队,是全市少先队工作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张明敏身居江苏最北部,她在一所靠海最近的乡村小学里,开创出了苏北农村小学少先队的新局面,可谓难能可贵!
前几年,张明敏家中没有电脑,但她为了寻求新知识,就跑到网吧里上网,学习团中央关于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学习团省委一系列的工作纲要。凡是对孩子成长有用的新知识、新举措,她都如饥似渴的学习、理解、落实。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她逐步完善和健全了学校少先队组织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保证了少先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来,学校少先队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新的飞跃。在工作中,张明敏努力研究新时期对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以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她的努力和组织下,连云港市首个 “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诞生了。在她的努力和组织下,全市第一家“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县第一家市少年科学院——“行知少年科学院”成立了。同样是在她的感召下,她所在的中心小学,创建了全县第一个省环保社团、全县第一家“连云港临港工业园区、5个省文明村、省级水文观测站”等少先队校外活动的阵地;组建了赣榆乡镇第一个大型鼓号队,并在县组织的鼓号比赛中获大奖。
今年,她在“连云港市新333”评比中,被评为“港城名师”。组织学校的鼓号队训练获得全区第三名,金号奖。红领巾寻访新中国足迹活动,发表在《辅导员》、《江苏少先队》、省级队刊《少年号角》等新闻杂志上……各类的活动也为学校收获了从国家级到省、市、区各级奖项。
她不仅是学校工作的骨干,还是同事们业务成长路上的小伙伴——
作为学校负责教师发展和德育工作的科室,她亲自多次跑到老师的办公室,鼓励老师们积极发展自己的业务,利用暑假、周末,组织班主任老师们进行集训,一份一份试卷、一次一次模拟,一遍一遍审核整理材料,她的鼓励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自信了起来。自她来到柘小,学校走出领雁各层次培养对象9人,333培养对象近20人,一个中队被评为“全国动感中队”、四个中队被评为“市级英雄中队”,多个班集体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前,她舍弃自己的节假日时间,组织老师们集训,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近两年,一年比一年成绩好。
作为区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和江苏省首批名辅导员工作室,她组织“送教到校”活动、问题学学生专题研讨等活动,积极承办市区青蓝课程活动,搭建平台,督促工作室成员老师深入研究,努力前行……两个周期,她的工作室带动了八十多名一线的班主任和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老师,这些老师们,都在各校成长为骨干教干、教师,有的是市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有的是市优秀班主任、有的是市领雁第一层次的班主任、有的是市、区学生最喜爱班主任总之,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发挥着骨干的力量。时至今日,她自己执教过的全国培训班交流发言1次、省级讲座交流2次,市、区级公开课和讲座四十多节次,她执教的市级队会课两次被评为“连云港市百节优秀课”和区级精品课,面对任何听课的老师想寻求业务上的帮助,她都会毫不保留的指导。她,和她的工作室,为推动全校、全区、全市的德育(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四、不忘初心
学无止境,作为一名基层乡村教师的张明敏,深刻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她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培训、虚心请教前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近年来,她先后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班主任系列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在青年政治学院举行的共青团干部第258期培训、省希望工程小学培训班、省骨干辅导员培训班、市德育干部培训班等学习。2019年3月,张明敏被江苏省教育厅、连云港市教育局批准远赴加拿大——参加心理健康领导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
在加拿大的日子里,她无暇顾及那里美好的自然风光,而是坐在室内,上了满满的15天的课,听取了专家、名师、教育官员等4次讲座,记录下厚厚一本学习笔记。最后一周,她的眼睛意外感染红肿,流泪不止。可她,舍不得请假休息,依然坚持学习。
?? 20年来,她坚守在乡村,用激情书写青春,用奉献诠释自我。她的爱在农村教育事业中闪光,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纯洁的种子。?
?
?
?